山东农业网沂水讯:东风春绿草,布谷劝春耕,惊蛰之后,沂水许家湖镇迎来了春耕备播好时节,放眼良田70000亩,随处可见春耕备播的喜悦,万物生长的欢快,而与之相伴的,是农作物秸秆处理的困扰。
许家湖镇是农业大镇,耕地面积70000余亩,农作物种类十分丰富,辖区内生姜20000亩,玉米17000亩,小麦15000亩,土豆5000亩,芋头8000亩,花生20000亩等,作物收获之后,秸秆数量多,处理难,部分群众图一时方便,焚烧秸秆杂草,给大气污染防治带来了很大压力,为解决这一难题,许家湖镇在落实“四离一集中”、严防秸秆禁烧的同时,积极寻找秸秆离田出路,挖掘秸秆利用价值,积极寻找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一、农作物秸秆燃料化转变之路。不同的农作物秸秆价值不同,处理方式上也存在差异,生姜、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含热量高,适合作为清洁能源开发使用,许家湖镇对接沂水长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在辖区各村设1-2处秸秆存放点,对收集来的农作物秸秆、树枝等燃料,经切割、粉碎、压缩、打包后,运往长青能源,作为发电原料燃烧发电,余热供庐山化工园区企业生产使用,这样使秸秆燃料化,有效解决了生姜、大蒜、树枝等秸秆不易处理的难题,美化了乡村环境,还帮助群众增收,为群众带来了经济收益,真是一举三得啊。
二、农作物秸秆肥料转变之路。秸秆还田作为农作物秸秆传统利用模式之一,能起到改良土壤、节省肥料、抑制杂草的效果,但是未经高温灭菌,秸秆携带的菌体、虫卵等会在来年引发病虫害,导致作物减产。2020年许家湖镇,经过考察论证,积极争取建设了区域能源中心试点项目,采用国家领先的厌氧发酵组合技术,年可处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23万吨,产沼气1080万立方、沼液18万吨、沼渣3万吨,原料收集辐射周边15-30公里区域。
能源中心产出的沼气处理后并网,沼渣用于制作有机肥,沼液输送灌溉到周边的樱之初樱桃园、康文现代农业园、榛子园等农业园区,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形成了生态农业的闭环式发展模式,为许家湖的乡村振兴起到强有力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转变之路。许家湖镇有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0家,规模化养殖场35家,牛、羊养殖专业户60余家,牛存栏2000余头,羊存栏50000余只,玉米、花生、土豆、地瓜等农作物秸秆青贮需求量大,许家湖镇通过引导大型牛羊养殖场,扩大青贮规模,一方面与周边多个村庄农户签订秸秆收购协议,扩大粮改饲面积,发展青贮饲料生产,另一方面,积极推广青贮饲料使用,以成本价格向周边养殖户有偿提供,真正实现了秸秆过腹增值,仅许家湖镇瑞禾奶牛养殖场400余头存栏量,每年就约需青贮饲料2000吨。
秸秆利用问题由来已久、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许家湖镇勇于攻坚,敢于创新,变堵为疏,有效运用秸秆综合利用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作为三大主要处理模式,实现了秸秆资源经济效益最大化,破解了农作物秸秆处理难题,在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和防治大气污染等各项重点工作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刘兆修 邵红琴)